客户经理 13585080456


文章
  • 文章
搜索
氢芯科技logo
首页 >> 资讯 >>行业动态 >> 高温退火提升PEMFC阴极催化剂的铂利用率
详细内容

高温退火提升PEMFC阴极催化剂的铂利用率

时间:2025-08-04     【转载】

高温退火被广泛认为是提高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中使用的铂碳(Pt/C)阴极催化剂耐久性的有效方法,但

关于其对PEMFC性能影响的系统性研究仍然缺乏。本文基于对500–900°C温度范围内退火的Pt/C催化剂的全面对比分

析,探讨了高温退火对PEMFC性能的影响。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退火不仅能增强Pt/C催化剂的耐久性,还能显著提升铂利用率,从而改善燃料电池低电流密度

性能。研究通过500–900°C退火实验证明,纳米颗粒迁移缩短了Pt与离子聚合物的距离,解决了质子传输瓶颈。尽管高

电流性能略有牺牲,但低湿度下的稳定性提升为实际应用铺平道路。


结果与讨论


1. Pt/C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


研究通过500°C、700°C和900°C退火制备Pt/C催化剂(标记为Pt/C-500/700/900)。XRD和电镜显示(图1),退火温度

越高,Pt颗粒越大且分布更宽:Pt/C-500平均粒径1.48 nm,Pt/C-900达3.83 nm(图1g-i)。高温下颗粒迁移导致尺寸

增长,但未出现聚集。

图1.png

Figure 1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s of Pt/C-500, Pt/C-700 and Pt/C-900 catalysts. (a–c) XRD patterns. (d–f) 

HAADF-STEM images. (g–i) PSD.


2. 旋转圆盘电极(RDE)性能


利用RDE技术在室温下0.1 M O2饱和的HClO4溶液中评估了三种催化剂的ORR性能,保持转速为1600 rpm。每次测试中

工作电极上的Pt负载量控制在3 μg。如图2a所示的ORR极化曲线显示,Pt/C-500、Pt/C-700和Pt/C-900的半波电位分别

为863、889和875 mV vs. RHE。这些催化剂的电化学表面积(ECSA)(图2b)通过CO剥离法评估,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

升高,ECSA逐渐降低。ECSA与退火温度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与XRD和HAADF-STEM分析的结果一致。


比活性(SA)和质量活性(MA)通过将0.9 V下的动力学电流密度归一化到Pt负载量和ECSA计算得到,分别如图2c和d所

示。SA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相比之下,MA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MA和SA这两种不同的温度依

赖性关系都可归因于Pt纳米颗粒尺寸对ORR的影响。更高的退火温度和更大的尺寸导致更高的SA。尺寸减小导致SA降低的潜

在机制,包括最优晶面数量的减少、含氧物质与表面Pt原子相互作用的增强以及可能增强氧结合能的边缘Pt位点的增加。另一

方面,MA是SA和ECSA的乘积,同时在SA和ECSA之间存在尺寸依赖的权衡。因此,MA会随着颗粒尺寸的增加而呈现出先

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是合乎逻辑的。

图2.png

Figure 2. RDE testing results of Pt/C-500, Pt/C-700 and Pt/C-900 catalysts. (a) ORR polarization curves obtained in 

an O2-saturated 0.1 M HClO4.(b) ECSAs. (c) Specific activities. (d) Mass activities extracted from linear sweep 

voltammetry at 0.9 V vs. RHE.


3. PEMFC性能


使用合成的催化剂作为阴极催化剂,与商业Pt/C催化剂(TEC10E30E)作为阳极一起制造MEA,以评估其H2-Air PEMFC

性能。阴极Pt载量固定为0.1 mgPt/cm²,阳极Pt载量固定为0.05 mgPt/cm²。在100%相对湿度(RH)、电池温度80°C和

出口压力150 kPa的条件下进行了PEMFC测试。同时也在40% RH下进行了额外测试,以进一步检查该催化剂在更接近实

际使用条件下的PEMFC性能。


在100%和40% RH下测试的H2-空气极化曲线分别显示在图3a和b中。在100% RH条件下,Pt/C-700和Pt/C-900表现出

相似的低电流密度性能,但两者均优于Pt/C-500。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Pt/C-700始终保持较高的电压。相比之下,

Pt/C-900表现出较大的电压损失。当RH从100%降至40%时,所有MEA均表现出显著的性能下降(图3a, b)。在40%

 RH下观察到的性能下降可归因于增加的质子传输阻力。


然后测试了氧传输阻力和ORR动力学活性,以理解上述观察到的性能差异背后的原因。首先通过在150 kPa压力下不同

氧气浓度下进行极限电流测量来确定总的氧传输阻力(RTotal)。如图3c所示,测得的 RTotal 值顺序为:Pt/C-500 

(0.81 s/cm) < Pt/C-700 (0.84 s/cm) < Pt/C-900 (0.94 s/cm),表明 RTotal 与合成温度呈正相关。RTotal可分为两部

分:体阻力(Rbulk),源于流场、气体扩散层和碳载体中的分子/努森扩散;以及局部阻力(Rlocal),与氧气通过离

聚物/Pt界面的扩散有关。由于所有实验中使用了相同的流场、气体扩散层和碳载体,观察到的RTotal差异很可能主要

是由Rlocal的变化引起的。Rlocal与粗糙度因子(ECSA与Pt负载量的乘积)呈负相关。对于给定的电流,较低的粗糙度

因子导致分配到单位面积Pt上的氧通量更高,从而促进Rlocal的增加。在本文的研究中,虽然所有MEA的Pt负载量保持

恒定,但ECSA随着合成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表明由Pt/C-900制成的阴极具有最低的粗糙度因子。


随后测量了H2-O2 Tafel曲线以获得MA值,用于比较ORR动力学活性。为了确保MA测定的准确性,获得的Tafel曲线经过

高频电阻、氢渗透电流和欧姆短路电阻校正。如图3d所示,Pt/C-500、Pt/C-700和Pt/C-900的MA值分别为0.18、0.21和

0.27 A/mgPt。与RDE结果(将合成温度从700°C提高到900°C导致MA值降低)不同,MEA结果表明MA值随相同温度升

高而增加。对此一个合理的解释是,Pt/C-900在MEA中实现了比Pt/C-700更高的Pt利用率。在RDE测试中,催化剂完全浸

没在酸性溶液中,便于质子直接接触Pt纳米颗粒。然而,在MEA中,质子向Pt纳米颗粒的输送严重依赖于离聚物。Pt纳米颗粒

与离聚物之间过大的距离会阻碍质子传输,可能影响MEA中的Pt利用率。因此,推测退火温度可能改变了Pt纳米颗粒与离聚

物之间的距离,从而影响了Pt的利用率。


为了验证上述假设,我们评估了干质子可及性,这是一个指示Pt纳米颗粒与离聚物接近程度的指标。干质子可及性通过计算20% 

RH下的ECSA与100% RH下的ECSA的比值来确定,其中ECSA值通过CO剥离实验测量。与预期一致,所得催化剂的干质子可及

性顺序为:Pt/C-500 (26%) < Pt/C-700 (42%) < Pt/C-900 (59%),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干质子可及性显著改善(图3e)。

为了更好地说明干质子可及性对质子传输的影响,我们进一步进行了H2-N2电化学阻抗谱测量以检查阴极质子传导电阻

(Rcath, H+)。如图3f所示,Pt/C-500、Pt/C-700和Pt/C-900的Rcath, H+值分别为430、308和258 mΩ cm²,这有效地

证明了更高的质子可及性对应于更低的质子传输阻力。由于本研究中的Pt/C催化剂是通过将Pt盐湿法浸渍到多孔碳载体上然后

进行退火处理制备的,预期大多数Pt盐最初填充在碳的内部孔隙中,然后通过H2退火过程在孔内被还原为Pt纳米颗粒。考虑到

观察到的Pt纳米颗粒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长大,推测在Pt纳米颗粒生长过程中的纳米颗粒迁移和聚结行为可能缩短了离聚物

与Pt纳米颗粒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善了质子可及性和Pt利用率。

图3.png

Figure 3 PEMFC performances of Pt/C-500, Pt/C-700, and Pt/C-900 catalysts. (a, b) H2-air single cell polarization 

curves at 100% RH (a) and 40% RH (b). (c) Total oxygen transport resistance. (d) Mass activities. (e) Dry proton 

accessibility. (f) Cathode proton conduction resistance.


我们进一步使用美国能源部(DOE)认可的加速耐久性测试(ADT)协议评估了所得催化剂的耐久性,该协议涉及30,000次

0.6至0.95 V的方波电压循环。从寿命初期(BOL)和寿命末期(EOL)的极化曲线对比(图4a-c)可以看出,经过ADT测试

后,Pt/C-900在整个测试电流密度范围内的电压损失明显小于Pt/C-700和Pt/C-500,初步表明其具有卓越的耐久性。特别

是,Pt/C-900在0.8 A/cm²下的电压损失仅为3 mV(图4d),在1.5 A/cm²下仅为10 mV(图4e)。此外,观察到Pt/C-700

在0.8和1.5 A/cm²下的电压损失(分别为19和70 mV)远高于Pt/C-900但略低于Pt/C-500(分别为22和74 mV),表明提

高退火温度倾向于增强耐久性。这种温度依赖的耐久性归因于Pt纳米颗粒的尺寸效应:随着退火温度升高,Pt纳米颗粒逐渐

长大,这有利于降低表面能,并最终减轻Pt纳米颗粒的粗化。随着退火温度升高,ECSA保持率呈上升趋势(图4f),证实在

ADT测试期间Pt的粗化随着初始颗粒尺寸的增加而得到缓解。根据HAADF-STEM观察的统计分析显示,Pt/C-500、Pt/C-700

和Pt/C-900在BOL和EOL时的平均粒径分别从1.48 nm变化到4.46 nm,2.03 nm变化到4.25 nm,以及3.83 nm变化到4.37 nm

(图1d-i)。这些发现进一步证实了Pt/C-900在ADT测试期间表现出的颗粒粗化程度最小,优于Pt/C-500和Pt/C-700。

图4.png

Figure 4 PEMFCs durabilities of Pt/C-500, Pt/C-700, and Pt/C-900 catalysts. (a–c) H2-air polarization curves before 

and after ADT tests. Cell voltage losses before and after ADT tests at (d) 0.8 and (e) 1.5 A/cm2. (f) ECSA retentions 

after ADT tests.


总结:高温退火通过诱导Pt颗粒迁移,缩短其与离子聚合物距离,显著提升Pt利用率和低湿度稳定性。未来可优化退火工艺,

平衡高/低电流性能,助力低成本燃料电池开发。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