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经理 13585080456


文章
  • 文章
搜索
氢芯科技logo
首页 >> 资讯 >>技术文章 >> 电极电化学稳定性
设备推荐
更多
详细内容

电极电化学稳定性

时间:2025-08-20     【原创】

  界面修饰是通过在电极基底与催化剂膜层之间引入中间层(如氧化物、聚合物、功能分子)或对界面进行化学

改性,调控界面相互作用的技术。其对电极电化学稳定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增强界面结合力、抑制催化剂溶解、优

化电荷转移、隔离腐蚀环境等方面,具体如下:


  一、增强界面附着力,减少膜层脱落


  界面修饰最核心的作用是通过物理锚定或化学键合,强化催化剂与基底的结合,避免膜层在长期反应中因电解

液冲刷、气泡冲击而脱落。


  物理锚定:通过在基底表面构建粗糙结构(如纳米级凸起、多孔层),增加与催化剂的接触面积和机械咬合力。


  例如,在钛片表面通过阳极氧化制备TiO₂纳米管阵列(管径50-100nm),再负载IrO₂催化剂,界面接触面积

比光滑钛片增加5倍,酸性OER测试中1000小时后膜层脱落面积从30%降至5%,电流保持率提升至90%。


  化学键合:引入含官能团的中间层(如硅烷偶联剂、金属有机框架),使基底与催化剂形成共价键或配位键。


  例如,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修饰碳布,其末端-NH₂与NiFe-LDH中的-OH形成氢键和配位键,

界面结合能从20mJ/m²增至60mJ/m²,碱性OER中100小时电流衰减从40%降至15%。


  二、抑制催化剂溶解与相变,提升化学稳定性


  界面修饰可通过电子效应或空间位阻,稳定催化剂的活性相结构,减少其在反应中的溶解或不利相变。


  电子调控稳定活性相:引入高电负性元素的中间层(如TiO₂、ZrO₂),通过电子转移调控催化剂的价态稳定性。


  例如,在Co₃O₄与碳布之间插入1nm厚的TiO₂层,TiO₂的电子受体作用使Co³⁺的氧化电位升高0.2V,酸性OER

中Co³⁺溶解速率降低60%,1000圈循环后活性损失从50%降至20%。


  空间位阻抑制相变:用刚性聚合物(如聚酰亚胺)修饰界面,限制催化剂颗粒的迁移和团聚,避免晶相转变。


  例如,在MoS₂与石墨烯之间涂覆5nm厚的聚酰亚胺,可阻止1T相MoS₂向2H相(惰性)转化,HER测试中100

小时电流保持率从60%提升至90%。


  三、优化界面电荷转移,减少局部过热与副反应


  界面电阻过高会导致局部电流集中、产生焦耳热,加速催化剂降解。界面修饰可降低电荷转移阻力,避免局部

过热引发的界面破坏。


  导电中间层降低电阻:在绝缘基底(如玻璃碳)与催化剂之间引入导电过渡层(如Au、碳纳米管),构建高效

电子传输通道。


  例如,在玻璃碳电极表面蒸镀10nmAu层,再负载Pt/C催化剂,界面电荷转移电阻(Rct)从50Ω降至10Ω,

酸性HER中500圈循环后因过热导致的Pt团聚率从30%降至8%。


  均匀电荷分布避免局部高电位:通过界面修饰(如掺杂N的碳层)实现电荷均匀分散,防止催化剂局部因高电

位被氧化。


  例如,N掺杂碳层修饰的泡沫镍基底上,NiFe-LDH的电荷分布均匀性提升40%,碱性OER中边缘区域过电位从

1.8V降至1.6V,避免了NiO₂副产物的生成,100小时稳定性提升50%。


  四、隔离腐蚀性环境,保护基底与催化剂


  界面修饰可形成物理屏障,隔绝电解液中的腐蚀离子(如H⁺、Cl⁻)与基底或催化剂的直接接触,减少腐蚀。


  抗腐蚀中间层保护基底:在易腐蚀基底(如铜、铁)表面修饰惰性氧化物(如Al₂O₃、SiO₂),阻止基底被电

解液侵蚀。


  例如,在铜基底上用ALD沉积5nmAl₂O₃层,再负载CoP催化剂,酸性HER中铜基底的腐蚀速率从0.1mg/h降

至0.01mg/h,电极寿命从200小时延长至800小时。


  疏水/亲水调控减少杂质吸附:通过界面修饰调节亲疏水性,减少电解液中杂质(如Cl⁻、S²⁻)在催化剂表面的

吸附。


  例如,用氟硅烷修饰的碳布基底,表面接触角从60°增至110°(疏水),可排斥Cl⁻吸附,Pt/C催化剂在含

10ppmCl⁻的电解液中,HER稳定性从300小时延长至1000小时,Pt溶解量减少80%。


  五、改善界面传质,避免局部浓差引发的降解


  界面修饰可优化电解液在界面的浸润和扩散,减少因局部反应物/产物浓度失衡导致的催化剂过度消耗。


  亲水修饰促进电解液浸润:在疏水性基底(如碳纸)表面修饰亲水基团(如-OH、-SO₃H),增强电解液与界面的

接触,加速离子扩散。


  例如,氧等离子体处理的碳纸(亲水接触角30°)比未处理碳纸(接触角120°),在碱性OER中OH⁻扩散速率提升

2倍,局部浓差导致的NiFe-LDH过度氧化率从25%降至5%,100小时电流衰减减少30%。


  多孔结构加速气泡逸出:在界面引入多孔中间层(如多孔碳、金属泡沫),为气泡提供通道,减少气泡滞留对

膜层的冲击。


  例如,多孔Ni泡沫基底上的Pt/C催化剂,气泡逸出速率比平板Ni基底快3倍,HER中因气泡冲击导致的Pt脱落率

从15%降至3%,500小时稳定性提升40%。


  实例验证:界面修饰对稳定性的提升效果

        界面修饰对稳定性的提升效果.png

  总结


  界面修饰通过强化结合力、稳定活性相、优化电荷/物质传输、隔离腐蚀环境等多重机制,显著提升电极的电化学

稳定性。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反应体系(酸性/碱性)、催化剂类型(金属/氧化物)和基底特性选择修饰方法(如氧

化物过渡层适合酸性,硅烷偶联剂适合碱性),以实现界面相互作用的精准调控,为长寿命电催化电极的设计提供核

心技术支撑。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