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经理 13585080456


文章
  • 文章
搜索
氢芯科技logo
首页 >> 资讯 >>技术文章 >> 硅胶涂层喷涂
详细内容

硅胶涂层喷涂

时间:2025-07-28     【原创】

  利用超声波喷涂机在金属表面制备0.1-0.3mm厚的硅胶涂层,需结合表面预处理、材料适配、设备参数优化和固化

工艺控制四大核心环节,确保涂层厚度均匀、附着力达标且性能稳定。以下是详细实施流程及关键要点:


  一、金属表面预处理:提升涂层附着力的基础


  硅胶涂层与金属的结合力直接依赖表面清洁度和粗糙度,预处理需实现“无油污、无氧化层、适度粗化”三大目标。


  1.除油处理


  目的:去除金属表面的切削油、防锈油、指纹等有机污染物(油污会导致涂层缩孔、脱落)。


  方法:


  –溶剂清洗:用异丙醇、乙酸乙酯或专用金属清洗剂浸泡/擦拭,适合小面积或精密件;


  –碱洗:用5-10%氢氧化钠溶液(60-80℃)浸泡5-15分钟(需根据金属类型调整,避免腐蚀铝、镁等活泼金属),

后用去离子水冲洗至中性;


  –超声清洗:对复杂结构件,可在溶剂或碱液中超声清洗(20-40kHz,10-20分钟),强化缝隙油污去除。


  2.除锈与氧化层去除


  目的:清除金属表面的铁锈、氧化皮(如钢铁的Fe₂O₃、铝的Al₂O₃),避免涂层下腐蚀。


  方法:


  –酸洗:钢铁件可用5-10%盐酸/硫酸溶液(室温,5-10分钟),铝件用5%硝酸溶液(避免过腐蚀),后用去离子水

冲洗至中性并干燥;


  –机械打磨:用砂纸(80-120目)或钢丝轮打磨,适合局部除锈,但效率较低;


  –激光清洗:对高精度件,用激光去除氧化层(无接触、无损伤),但设备成本较高。


  3.表面粗化:增强机械锚定效应


  目的:通过增加金属表面粗糙度(Ra1.6-6.3μm),扩大接触面积,提升硅胶与金属的机械结合力。


  方法:


  –喷砂处理:用石英砂(粒度80-120目)或氧化铝砂,压力0.3-0.6MPa,距离10-20cm,喷砂后用压缩空气吹净残留砂粒;


  –磷化处理:对钢铁件,可通过磷化形成多孔磷酸盐膜(膜厚1-5μm),兼具防锈和粗化作用;


  –电火花粗化:对精密件,用电火花在表面加工微凹坑,避免喷砂的机械损伤。


  二、硅胶材料选择与调配:适配超声波喷涂特性


  硅胶涂层的性能(如耐温、硬度、附着力)和喷涂可行性(粘度、雾化性)需通过材料选型和调配优化。


  1.硅胶类型选择


  根据固化方式和应用需求选择:


  室温硫化硅胶(RTV):无需高温,适合不耐热金属(如铝、铜),但固化后硬度较低(ShoreA20-60),耐溶剂性一般;


  高温硫化硅胶(HTV):需150-200℃固化,硬度可调(ShoreA40-80),耐温、耐老化性更优,适合长期高温

环境(如发动机部件)。


  2.粘度调整:适配超声波雾化


  超声波喷涂对涂料粘度敏感(最佳范围50-500cP),需通过调配控制粘度:


  若硅胶原粘度较高(如HTV未硫化前可能>1000cP),可添加专用硅胶稀释剂(如硅油类),稀释比例5-20%

(需试验验证,避免过度稀释导致性能下降);


  若粘度太低(如RTV可能<50cP),可添加气相白炭黑(纳米SiO₂)增稠,控制流动性避免流挂。


  3.功能助剂添加


  附着力促进剂:添加硅烷偶联剂(如KH-550、KH-560,添加量1-3%),通过化学反应增强硅胶与金属表面的化学

键合(偶联剂一端与金属羟基反应,另一端与硅胶Si-O键结合);


  消泡剂:若调配过程中产生气泡,添加有机硅消泡剂(0.1-0.5%),避免涂层固化后出现针孔。


  三、超声波喷涂机参数优化:精准控制涂层厚度


  超声波喷涂通过高频振动(20-120kHz)将硅胶雾化成微米级颗粒,参数需匹配“0.1-0.3mm厚度”目标,核心参数如下:


  超声波频率:影响雾化颗粒大小(频率↑→颗粒↓)


  20-60kHz:低频(20-30kHz)雾化颗粒较大(50-100μm),流量更高(适合厚涂层);高频(40-60kHz)颗粒更

细(20-50μm),均匀性更好,需结合厚度选择(0.1-0.3mm建议20-40kHz)。


  雾化气压:控制雾化颗粒速度与分散性


  0.1-0.3MPa:气压过低则雾化不充分,颗粒团聚;过高则颗粒反弹导致涂层损失,且易产生针孔,需通过试喷观察雾化

状态(颗粒呈均匀雾状,无明显飞溅)。


  喷头移动速度:决定单位面积涂料沉积量


  50-200mm/s:速度↓→涂层厚(如50mm/s可能单次涂0.05-0.1mm);速度↑→涂层薄,需配合喷涂次数调整(目标

厚度0.1-0.3mm,可能需2-5次多层喷涂)。


  喷涂距离:影响颗粒沉积效率与均匀性


  100-200mm:距离过近(<100mm)易导致局部堆积;过远(>200mm)颗粒损失大,涂层薄且不均,建议先固定

距离(如150mm),再调速度。


  涂料供给速率:控制单位时间涂料输出量


  1-5mL/min:速率需与移动速度匹配(速率↑+速度↓=厚涂层),通过齿轮泵或蠕动泵精准控制,避免供料不稳导致厚度波动。


  关键操作:多层喷涂控制


  单次喷涂厚度通常<0.1mm(避免流挂),0.1-0.3mm需分2-4次喷涂:


  每层喷涂后需进行预干燥(如RTV室温放置10-20分钟,HTV80-100℃烘干5-10分钟),去除溶剂或水分,避免多层叠加后内部气泡;


  层间需轻磨(用400目砂纸),增加粗糙度提升层间附着力(尤其厚度>0.2mm时)。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