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超声波喷涂设备在 LCD 液晶屏 PI 液喷涂制程中的应用时间:2025-11-04      在显示技术领域,LCD液晶屏凭借成熟的工艺、稳定的性能,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车载显示等 多个场景。而LCD液晶屏的生产是一套精密复杂的制程体系,其中取向膜的制备是影响屏幕显示效果的关键环 节之一,这一环节便需要依赖超声波喷涂设备完成PI液的精准喷涂,搭配特定规格的基板,共同保障LCD液晶 屏的核心性能。 
 超声波喷涂设备作为一种高精度涂装设备,其核心优势在于依托超声波振动技术实现液体的精细化雾化与均匀沉积。 与传统喷涂方式相比,它通过高频超声波振动作用于PI液(聚酰亚胺液体),使液体在喷嘴处形成微米级的均匀雾滴, 雾滴粒径分布集中,避免了传统喷涂中易出现的液滴团聚、飞溅等问题。同时,设备可通过精准控制振动频率、喷涂 压力、喷嘴移动速度等参数,将PI液以预设厚度均匀覆盖在基板表面,不仅能减少PI液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还能 有效避免涂层出现针孔、气泡、厚度不均等缺陷,为后续取向膜功能的实现奠定基础。 超声波喷涂设备在LCD液晶屏PI液喷涂制程中的应用 在LCD液晶屏的制程中,PI液喷涂承担着“构建液晶分子取向基准”的重要角色。LCD液晶屏的显示原理是 利用液晶分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取向变化,控制光线的透过与遮挡,从而呈现图像。而PI液喷涂后形成的聚酰亚胺 薄膜(取向膜),其表面会形成特定的微观沟槽结构,这种结构能引导液晶分子按照预设方向排列,确保液晶分子 在通电前后的取向变化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若取向膜涂层不均匀或存在缺陷,会导致液晶分子排列紊乱,进而 引发屏幕出现亮暗不均、残影、视角偏差等问题,因此PI液的喷涂质量直接决定了LCD液晶屏的显示画质。 该制程所适配的基板规格为152mm×152mm的方形基板,厚度仅为0.3mm,这一规格的设计充分契合了 中小尺寸LCD液晶屏的生产需求。从尺寸来看,152mm×152mm的基板属于典型的中小尺寸基板,既能够满足 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手环)、车载中控小屏、工业控制仪表盘等场景对显示面板的尺寸要求,又能在单次 生产中实现多片面板的切割加工——通过后期的切割、裂片工艺,一块152mm×152mm的基板可分割为多块适配 终端产品的小尺寸显示面板,提升生产效率。 从厚度来看,0.3mm的超薄基板则顺应了当前电子设备“轻薄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消费电子和工业设备对空间 占用、重量控制的要求不断提高,LCD液晶屏的厚度也需要相应缩减,而基板作为液晶屏的基础支撑部件,其厚度 直接影响整体屏幕的厚度。0.3mm的基板在保证足够机械强度(可承受喷涂、固化、切割等制程中的外力作用,不易 发生弯曲、断裂)的同时,能最大限度降低液晶屏的整体厚度,满足终端产品对轻薄设计的需求。 中型超声波喷涂机 在实际制程应用中,超声波喷涂设备与该规格基板的适配性需要经过严格校准。设备首先通过定位机构将 152mm×152mm的基板精准固定在工作台上,确保基板在喷涂过程中不发生偏移;随后根据0.3mm基板的 轻薄特性,调整工作台的吸附力度——采用真空吸附方式,以适中的吸附力将基板平稳固定,避免吸附力过大 导致基板变形,或吸附力不足导致基板移位。在喷涂过程中,设备的喷嘴会按照预设路径在基板表面移动,结合 基板尺寸精准控制喷涂范围,确保PI液仅覆盖基板的有效显示区域,同时根据取向膜的厚度要求(通常为几十至 几百纳米),通过调整喷涂次数、喷嘴移动速度等参数,将PI液涂层厚度控制在误差范围内。 喷涂完成后,基板会进入后续的固化制程——通过高温烘烤使PI液中的溶剂挥发,形成稳定的聚酰亚胺薄膜, 随后再经过摩擦取向工艺,在薄膜表面加工出引导液晶分子排列的微观沟槽。整个过程中,超声波喷涂设备的 精准喷涂为取向膜的高质量形成提供了关键保障,而152mm×152mm、厚度0.3mm的基板则凭借其尺寸与厚度 优势,完美适配中小尺寸LCD液晶屏的生产需求,三者协同作用,共同推动LCD显示技术在各应用场景中的稳定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