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经理 13585080456


文章
  • 文章
搜索
氢芯科技logo
首页 >> 资讯 >>技术文章 >> 微米级超声喷涂
设备推荐
更多
详细内容

微米级超声喷涂

时间:2025-11-19     【原创】

  微米级超声喷涂技术:精密涂层工艺的革新者


  在精密制造领域,一种能够以微米级精度控制涂层厚度的技术正悄然改变多个行业的生产方式。


  微米级超声喷涂技术是一种利用高频超声波振动将液体转化为微米级雾滴,并将其均匀沉积在基材

表面的先进涂层工艺。与传统喷涂方式相比,它能够实现纳米级到微米级的精确涂层控制,成为电子、医疗、

能源等领域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技术原理


  微米级超声喷涂技术的核心在于其独特的超声波雾化原理。该系统通过超声波发生器产生高频电信号,

通常频率在20kHz至120kHz之间。


  这些电信号传递至压电换能器,转化为高频机械振动,振动再通过波导杆传递至喷头端部。


  当喷涂液体流经振动表面时,在惯性力和毛细波的共同作用下被破碎成微细液滴。研究表明,雾化颗粒的

直径与超声波频率的平方根成反比。


  这意味着更高的工作频率能够产生更细微的液滴,例如120kHz的超声喷嘴可产生平均粒径约18微米的液滴。


  性能优势


  微米级超声喷涂技术具有多项显著优势:


  卓越的涂层均匀性:涂层均匀度可达95%以上,能实现±3%的膜厚均匀性。某高校研究团队通过添加PVP

等添加剂,有效抑制了液滴干燥过程中的"咖啡环效应",形成了更加均匀的复合膜。


  极高的原料利用率:原料利用率高达85%以上,是传统二流体喷涂的4倍以上。这得益于超声喷涂无需高压

气体参与雾化过程,大幅减少了液体反弹和飞溅问题。


  精确的厚度控制:可实现从几十纳米到数十微米的涂层厚度控制。氢芯科技超声波设备甚至能够实现约2纳米

的超薄涂层制备。


  广泛的材料适应性:可处理从低粘度溶剂到高粘度纳米浆料等多种材料。氢芯科技喷涂设备采用高精度恒流供液

技术,可实现不间断供液。


  工艺参数


  实现理想的微米级喷涂效果需要优化多项工艺参数:


  溶液性质:包括浓度、粘度和表面张力。大连理工大学研究显示,添加适量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可有效抑制咖啡

环效应,形成更均匀的复合膜。


  基板温度:影响液滴的铺展和干燥过程。研究表明,基板温度在50℃时薄膜粗糙度最小。


  喷涂距离:即喷嘴与基板间的距离,通常控制在3-6厘米,最佳距离约60毫米。


  运动参数:包括喷嘴移动速度(通常为5-50毫米/秒)和移动路径。氢芯公司的设备最大XY速度可达500mm/s,

实现了高效率喷涂。


  应用领域


  电子与半导体


  微米级超声喷涂技术在电子与半导体领域应用广泛。氢芯公司的超声喷涂能够实现几乎2纳米厚的超薄均匀

涂层,覆盖8英寸硅晶圆,适用于智能屏幕、电子设备等高需求场景。


  能源技术


  该技术在燃料电池催化剂涂层、太阳能电池功能层制备中发挥重要作用。超声喷涂可实现高度均匀的催化层分布,

提高能源转换效率。


  新材料与功能涂层


  大连理工大学马威教授团队采用超声喷涂技术,以无毒、绿色纳米二氧化硅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原料,在硅片上

成功制备了功能结构色薄膜。


  这些薄膜不仅呈现丰富的结构色,还对环境湿度具有非常敏感的响应,当暴露于不同湿度环境时,显示出明显的

反射光谱红移。


  超疏水与防腐涂层


  研究显示,微米级超声喷涂技术可用于构建超疏水复合涂层。


  这些涂层具有卓越的防腐性能,经过504小时的中性盐雾测试后仍未出现明显腐蚀,为海洋工程和重机械领域的

金属防护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前沿案例


  大面积结构色薄膜制备


  大连理工大学开发的新型超声喷涂技术,突破了传统超薄结构色薄膜制造中的面积限制和成本问题。


  通过在直径为15厘米的圆形硅片上喷涂制备绿色、红色和蓝色的SiO₂复合结构色薄膜,展示了该技术在大面积

基材上实现均匀涂覆的能力。


  发展前景


  随着制造业对精密涂层需求不断增加,微米级超声喷涂技术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更高精度:追求更薄的涂层厚度(低于15纳米甚至5纳米)和更高均匀性。


  智能化控制:结合实时监测与反馈系统,实现工艺参数的精确控制。现代设备已配备可编程喷涂路径和机器人操控。


  绿色环保:开发更环保的配方和工艺,减少环境影响。某高校的研究采用了无毒的纳米二氧化硅作为原料。


  规模化生产:优化大面积均匀涂覆技术,满足工业生产需求。现有设备已能处理600mmx600mm的大尺寸基材。


  微米级超声喷涂技术作为精密制造领域的突破性工艺,已经证明了其在多个行业的价值。随着精度提升和应用

领域扩展,这项技术有望在纳米科技、柔性电子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为制造业提供更加精密、

高效的涂层解决方案。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