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氢产业风起云涌的当下,电解水制氢技术路线之争日益白热化。碱性电解(ALK)与质子交换膜电解(PEM)二分天下的格局,正面临一个强劲挑战者的冲击——基于阴离子交换膜(AEM)的水电解技术。种种迹象表明,2025年极有可能成为AEM技术实现关键突破、迈向大规模商业化的历史性拐点。 传统双雄的痛点:成本与资源的双重枷锁 理解AEM的颠覆潜力,首先要看清现有技术的瓶颈: 碱性电解(ALK):成熟可靠、初始成本相对较低是其优势。但其致命弱点在于效率(通常50-60kWh/kgH₂)、响应速度慢(难以配合波动性可再生能源)